濱州現代物流中心有限公司
互聯(lián)網對于傳統(tǒng)物流行業(yè)到底是一種沖擊,還是一種革新?
很偶然的機會,記者有幸去了幾個比較大的物流園進行走訪,發(fā)現所有的物流園區(qū),車輛比起以前少了很多,以前那種熱鬧、火爆的場面不復存在,儼然一片蕭條的景象。
記者隨機走訪了幾位物流人,原來,傳統(tǒng)的物流行業(yè)也與互聯(lián)網正式接軌,已經實現了網上發(fā)貨。
在過去,有貨就直接寫在門前的黑板上,駕駛員看到,就可以談判從而達成交易。總而言之,任何貨源必須要到市場尋找。
而互聯(lián)網時代不同,貨源信息是直接發(fā)布在專業(yè)的手機軟件上,特定路線的駕駛員就會馬上看到,直接與發(fā)貨人主動聯(lián)系,雙方滿意,網上支付定金,交易就達成了。
互聯(lián)網時代的物流,最大的優(yōu)勢,就是發(fā)貨迅速,針對性強,降低了車輛的空駛率及運營成本,同時降低了各大小企業(yè)廠商的物流運輸成本。然而,由于互聯(lián)網物流的發(fā)展日趨成熟,雖然帶來了一定的時效性、便利性,但同時,不少物流三方的生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,甚至被迫轉行?;ヂ?lián)網物流平臺,剛剛興起的一段時間內,遭遇了不少三方的抵制。
在談到互聯(lián)網的便利性時,大家不約而同的說:現在基本不來市場了,來也是收收回單,結結賬,有時候,還沒起床,貨就已經發(fā)走了,沒必要來市場。
有人甚至開啟玩笑:我們現在已經被互聯(lián)網綁架了,已經離不開了,像我這樣快60的人了,還和互聯(lián)網擁抱了一回。
看到有找貨的司機師傅,記者也攀談一番
現在來市場還能找的到貨嗎?
基本不能了,貨主都不來了,都在網上發(fā)了
那你們現在來市場是為了什么?
昨天到現在,還沒合適的貨,正好在附近,就來碰碰運氣。
一般還來市場嗎?
基本不來了,只是偶爾的,實在沒貨或者結賬,送回單的時候,才會來,一般我們還在運輸途中或者還沒卸完貨的時候,往返的貨就已經定好了。雖然現在運費低些,但確實省了不少的時間,做運輸,每月多跑一趟,就能多掙一些。
你們覺得互聯(lián)網物流對你們是好事還是壞事?
總體是好的,以前,來市場還要住宿,找貨也不及時,像這么冷的天,你還得早起?,F在好了,躺在床上車上就能找貨,無論在哪里,隨時都能查看貨源,定貨非常及時。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便利,降低了空駛率,但價格相對沒有以前高了,走貨的效率提高了,競爭就大了。
互聯(lián)網確實給物流行業(yè)帶來了一定得便利性,第一把刀做到了車與貨的對接。
記者還有幸在市場碰到了貨小二的創(chuàng)始人徐先生,他告訴我們,互聯(lián)網不僅實現了車與貨的對接,而且,同時實現了物流專線與物流三方和廠商的對接。
他說,互聯(lián)網確實給傳統(tǒng)的物流行業(yè)帶來了巨大的便利,這是大勢所趨,無人能夠撼動。
在記者與他深入的交流時,徐先生談到了自己的行業(yè)。
我們做的是物流中的一個比較小的分類,提供物流專線信息給有需求的貨主查詢,但凡做這行的,公司都不大,有的,還是個人在運營,而且也只是最近一年多才真正興起。
我們也是物流人出身,只是可能比其他的大多數物流人更懂一些網絡方面的東西,在做物流的時候,發(fā)貨人經常需要查找專線,以前都是翻閱物流書本之類的,這個其實是個很好的媒體,但現在乃至以后,紙質媒體基本上都淘汰了,因為傳播范圍太小,查閱起來也不方便,更新也不及時。
針對這些問題,2016年初,我們做了一個專門查詢專線的公眾號:《南京專線》;同年6月,推出微信群的自動應答機器人;2017年,我們注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:《貨無憂》;同年11月11日,我們公司的《貨小二專線查詢》南京公測,也就20多天,注冊會員1萬7千多人,開通城市近30座,年底,大概還將開通30余座一線、省會及二級城市,會員目標人數5萬左右。
這個軟件的用戶主要來自于哪幾塊?
我們主要是立足物流專線,面向三方,主打企業(yè)廠商,根據未來的趨勢,我們必須要做到專線與廠商的對接,這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情。
這么做,會不會有損三方的利益?
以前做物流群的時候,經常有三方人群問我,你們這么做,叫我們怎么活?其實,這個問題很簡單,我們不做,有人做,未來是看能力吃飯的社會,如果不能適應某個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最好另謀出路。
《貨小二》在本質上做了哪些改變?和以往的平臺有什么不同嗎?
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專線的擔憂,在一個平臺交了錢,到底得到了多少效果,他們不知道。其實做平臺的自己也未必知道,自己的平臺到底有多大效果。
《貨小二》現在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,也是我們最大的變化,這個變化就是按效果付費。以前,我們收專線的費用,都是按年,隨便哪個公司,哪個人,搭個臺子就能收費,弄的專線有些無所適從,不知道在哪里宣傳好,都選吧,要的費用就高,最終會不會有沒效果還不知道,怕花冤枉錢。我們這種改變,只有在有人查看了你的信息或者撥打了電話之后,我們叫有了效果,才會相應的收取你幾毛或者1元多錢的費用,沒人點擊或撥打你的電話,永不扣費。
怎么看待未來物流的變化?
對于整體的物流行業(yè)的未來,我個人根本看不透,但對于專線和三方這塊,我有著自己的看法:
1、對于三方,未來是看能力、實力和人脈的時代,網絡物流的發(fā)展,已經淘汰了一批人。未來2-3年,還會繼續(xù)淘汰,能夠留下來的,都是精英——三者的結合體!
2、對于專線,也是這樣,物流專線,肯定會慢慢朝著精品化、品牌化的方向發(fā)展,對于未來的專線,走貨速度和服務品質的提升,都會有所提高。同時,在未來,他們大多數人,大多數公司,都是雙重身份,既是專線,又是三方。更有可能,直達線路會變得越來越多,中轉城市將會變少;專線之間,抱團發(fā)展的會越來越多。
對于低價競爭你怎么看?
很多物流人,把低價攬貨看做是一種非常好用的競爭手段,但這個不是什么好事,低價過后呢?有的專線說,利潤太薄,是,有一定得市場因素,但更多的是個人或者公司的因素,為什么有的專線一車貨,能掙你兩車貨的利潤?能力是一方面,用心不用心又是一方面。
這種專線查詢這個小類目的公司多不多,壓力大不大?
多,很多,除了我們這種全國性的專線查詢平臺外,還有很多本地的小平臺,還有非常多的微信群機器人,個人的,公司的都有。
要說沒有壓力肯定是假的,一定程度上還是比較大的,做我們這行,不是怕專線不買你的賬,而是你怎么去解決根本的用戶問題。很多平臺,為了節(jié)約費用,其實不怎么做推廣,因為他們收的是年費,有沒效果,沒人知道。但,我們這個不行,因為我們是根據效果付費的,不去推廣,不去拉真正的用戶,沒有一定得效果,肯定不能賺錢。
像你們這種小公司,不怕被巨頭吃掉嗎?
不怕,我們期待巨頭的關注,這更能說明,這個行業(yè)是非常有前景的,我們的前進的方向是正確的。
那您覺得,這么多的平臺能夠生存下去的根本是什么?
誰能為專線企業(yè)帶來貨源,帶來客戶,帶來品牌的影響力,誰就能活下去,而且能夠活的很好——利益才是合作的根本。
所以,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用戶群體,而且這個群體,是各個平臺都不愿意做的,因為錢燒了,可能結果什么都沒得到,我們的終極目標是企業(yè)廠商,現在我們已經初步與幾個中小企業(yè)平臺達成了合作意向,未來還會更多。
記者隨后又在市場隨機訪問了幾位物流人,他們的一致看法是,互聯(lián)網確實給傳統(tǒng)的物流企業(yè)帶來了巨大的改變,提供了方便的同時,也相應的改變了物流的格局。當談到貨小二對他們的影響時,他們中有人豎起了大拇指,專線多,除了方便還是方便!
有人還打了一個比喻:我在休息,在聚會,在旅游,無論我在在哪里,在什么時間,分分鐘就能找到合適的專線,把貨給走了!
經過走訪了解,物流行業(yè)還存在一個很大的難題,運費的結算,無論是專線還是三方都存在這個問題,有不少的專線都在抱怨聲中唉聲嘆氣。
對于這個問題,問起貨小二徐先生時,他是這么回答的:
對于這一塊,最好的解決辦法,就是統(tǒng)一行業(yè)規(guī)則:現金發(fā)貨!給現金的同時,可以給折扣,相對的回單結算,價格就相應的要高些,如果你在下次發(fā)貨之前還沒有結清上次的運費,這次就不給你發(fā)。當然,這是個老話題,要想一時改變,非常困難。
對于《貨小二》以后的發(fā)展,我們不僅要給用戶帶來一定得好處和便利性,同時會更加注重眾多用戶的誠信問題,建立屬于《貨小二》自己的物流誠信體系。
通過這次走訪,互聯(lián)網到底是惡魔般的存在,是種沖擊呢,還是一種革新?
不同的物流人有不同的看法,關鍵的是,互聯(lián)網的發(fā)展,有沒有對傳統(tǒng)的物流行業(yè)產生一種新的促進作用,有沒有給傳統(tǒng)的物流行業(yè),帶來一定程度的發(fā)展。任何新生事物,總有人支持,有人反對,當大勢不可擋,給更多的人帶來好處時,它就是一種革新。